亞洲第一真菌代表 帶來多變發酵魔法的米麴菌

若要選出一種真菌代表亞洲,榮耀非「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莫屬。任何真菌都無法超越米麴菌在亞洲的飲食界地位。除了被用來發酵大豆以製作成醬油、味噌與甜麵醬,也被用於糖化稻米、馬鈴薯與麥等糧食來發酵製作成酒類,如清酒與燒酎等;還有被用來製作米醋。

黑木耳清腸又排毒! 專家提醒:「兩種人」要少吃

黑木耳是家中常見的食材,不僅可拿來入菜,還能製成冰飲。不過專家提醒,吃黑木耳雖然可以清腸、清血、排毒,又能補鈣、補鐵,幫助減肥、降血脂,預防貧血、心臟病,但由於黑木耳的膳食纖維可活化胃腸蠕動,所以寒性咳嗽患者、易腹瀉者,請避免過量食用。

我林中有農,你農中有林──「混林農業」是暖化時代的新希望嗎?

以前大家總說,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製造了地球大氣中大部分的氧氣。現在我們知道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製造氧氣第一名的,其實是海洋中的各種藻類。亞馬遜雨林所製造的氧氣,只占大氣中氧氣的9%左右。

一夜好眠 「藥」小心! 食藥署:4點須注意

人類的睡眠型態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尤其銀髮族對睡眠的生理需求會愈來愈少,睡眠愈來愈片段,且更容易受到環境、外部刺激等干擾而導致失眠。

改善生理期不適 醫分享「補鐵食材+攝取技巧」

女性在經期間失血常會感到不適,婦產科主治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不論是月經來或是常頭暈貧血想睡,都需要「補鐵」,因此分享鐵的攝取小技巧,提供女性參考。

中午沒胃口吃不下? 營養師激推2道食譜提升免疫力

有些人一到中午用餐時間,總是胃口變差沒食慾,但對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有營養師分享2道健康的食材,不僅補充營養,還能提升免疫力。

魚油、魚肝油只差一字 營養師:功效差很多

「魚油」、「魚肝油」皆是常見保健食品,雖僅差一個字,但功效卻差很多。營養師表示,魚油是魚的油脂,通常是攝取其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修復神經、保護心血管;魚肝油從魚的肝臟提煉,營養成分主要為脂溶性維生素A、D,能保護眼睛、協助鈣質吸收。

補鈣還能顧心臟 營養師推挑鈣片3方法

一位年約60歲的女性,到醫院檢查發現骨密度是-2.5,醫生建議要補鈣,因此到藥局買了一款鈣片,回家後現罐子上還標明「鈣有助於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就以為自己買錯,因為是要補骨頭,不是要補心臟。營養師表示,鈣不僅對骨骼有助益,還是組織器官的幫手,並建議3個挑選鈣片的方法。

農委會:美味芋頭這樣挑 一招包你不咬手

芋頭是十分美味的根莖類蔬菜,除了當作烹飪食材之外,也被可製成各種不同點心和加工品,但是削芋頭時常常被咬手怎麼辦?農委會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教大家如何避免芋頭咬手和挑選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