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酸花生品種再一支 「台農11號」秋作產量多3成

花生儲存過久,油脂成分氧化容易產生油耗味,但花生油脂中的油酸(Oleic)成分愈高,油脂成分愈穩定,有助延長保存期限。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落花生新品種「台農11號」,油酸含量高達75%以上,耐儲放,有助紓解倉儲壓力、拓展外銷;並且跟國內主流品種「臺南14號」比較,台農11號秋作產量還高出3成多。

使用循環物流籃外銷日本 創造臺灣鳳梨截切產品新商機

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今(20)日在嘉義召開「外銷物流籃 好運旺旺萊」鳳梨銷日記者會,與嘉義縣翁章梁縣長共同見證臺日業者合作使用循環物流籃,將去冠芽金鑽鳳梨直送到日本截切廠,以截切鳳梨商品方式上架主要連鎖超商,迎合日本消費者的購買習慣,讓更多日本消費者品嚐到美味的臺灣鳳梨。

落實農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工具:食農教育法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Covid-19疫情,以及因為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農業乃至飲食等攸關民生需求的發展議題,有感地反應在每一次的消費行為中,也讓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等等對於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概念,開始透過媒體報導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值我國《食農教育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也意味著這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食農教育法》立院三讀通過 鼓勵地產地消 政府學校優先採用在地食材

立法院今(19)日在朝野高度共識下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依法將成立食農教育推動會,整合各部會、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等共同推動食農教育,政府、公營事業、行政法人、學校、幼兒園、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應優先使用國產食材明文入法,減少食物浪費、增進健康飲食、使國民免於飢餓,均訂定為政府義務。

立法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推動全民共同參與

「食農教育法」在朝野高度共識及各界期待下,於今(19)日完成三讀程序,賦予我國推動食農教育之經費及法源依據,有助於公私部門及全國民眾共同推動及響應食農教育。

吃地瓜超多好處! 醫:防便秘又助減肥

地瓜是國內常見的食物,泌尿科主治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吃地瓜攝取技巧以及對身體的好處,不僅防便秘還能幫助減肥。

吃素也有差別? 營養師介紹8種分類

現在有越來越多國人因為宗教或其他因素選擇吃素,但吃素只能吃菜嗎?營養師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素食主義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更加專業,不一定都不能吃肉,高敏敏介紹吃素的8大分類。

雞、鴨、鵝肉大比拚 鴨肉熱量、膽固醇最高

雞、鴨、鵝肉營養價值差在哪?營養師指出,這些家禽肉的營養價值都屬白肉,是優良蛋白質,且相比紅肉有較低的飽和脂肪、膽固醇,熱量也較低。3者相比的話以鴨肉的熱量、膽固醇、鐵質最高,建議想減重、有高膽固醇者選擇雞肉或鵝肉,想補充鐵質者選鴨肉。

批發市場強化疫苗接種規範 22日後打過3劑才可進場

國內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強化COVID-19疫苗第3劑接種規範,要求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第1、2、3、7類等人,接種第3劑疫苗追加劑,或實施抗原快篩檢驗陰性,才可提供服務。農委會農糧署表示,果菜批發市場人員屬第7類對象,農糧署今(18)日已函文各果菜及花卉批發市場共53處,要求遵照指揮中心規定完整接種疫苗,操作細節則由地方政府自定市場防疫指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