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汛期將至 農委會提出四大精進農損救助及勘災措施

農委會指出,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頻傳,農業受天氣影響衝擊較大,該會在汛期前,提出多項精進作為,包含將天氣參數納入啟動救助與勘災的機制,讓整體作業更簡化;另調整近2百項農漁畜產品天然災害救助金額度。該會也擴大勘災APP的應用,讓鄉鎮公所第一線的勘查同仁可以更有效率,同時縮短實地會勘時間。

用碎米做甘酒 丹參給啤酒添「蔘仔氣」 花蓮農改場助在地農產加值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利用在地生產稻米及丹參兩大農產品,開發出深具在地特性的加工產品。以良質米碎米,開發無酒精發酵飲料──甘酒,進而製成冰品;另外,花蓮場將中藥材丹參加入啤酒,開發出高單價精釀啤酒,適合夏天涼快暢飲。

臺南漁電共生案場遭檢舉填廢土案 2案違規已先勒令停工再排會勘

臺南市有9筆擬辦理漁電共生的土地遭控違法填土,農委會漁業署查證後表示,9筆土地屬於4個漁電共生案場,其中有2處因還在申請農業容許過程中即已填土,屬於違規行為,臺南市政府勒令停工,並將安排會勘依法處理。立委法員陳椒華要求漁業署與臺南市政府應就此事提出改善方案,維護魚塭農地安全。

不讓香蕉專美於前 臺灣鳳梨首度成為日本校園午餐水果

農委會農糧署自108年起推廣日本學童認識臺灣水果,讓國產優質香蕉成為日本校園午餐水果,農糧署今(27)日再於屏東縣龍潭果菜生產合作社召開臺灣鳳梨銷日記者會宣布,臺灣金鑽鳳梨品質獲得日本茨城縣中小學及幼稚園等9所學校認同,今年首度獲採用作為校園營養午餐水果食材。

跨部會推動傳統市場肉攤溫控設備今年目標3千攤 公會:年輕業主意願高

傳統市場設置「溫控櫃」存放生鮮豬肉的豬肉攤,自106年至109年總數419攤,農委會今年與經濟部、各縣市地方政府合作,向傳統豬肉攤商宣導推廣溫控設備,目標鎖定3千攤,中華民國家畜肉類同業公會總幹事袁仁琦表示,有溫控的肉攤環境看起來比較好,現在食安意識擡頭,來自消費端的壓力可望推動業者改變。

原生種馴化育成 臺灣第一個根節蘭品種誕生 「桃園1號─白玉精靈」主攻切花市場

根節蘭是臺灣原生蘭花,臺灣紀錄中的根節蘭屬物種約有19種,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收集種原多年,評估根節蘭屬中以白鶴蘭及長距根節蘭兩個物種低溫需求較低,適合平地溫室栽培、開發為園藝花卉。經復育、栽培試驗,選拔花序排列整齊、花梗長,適合作切花的白鶴蘭品種,育成國內第一個根節蘭品種「桃園1號─白玉精靈」。

在地糯米包裹國產海味 農會漁會合作賣粽子滿滿食魚與米食文化

今年端午節要吃哪種口味的粽子?農委會漁業署今年大力推廣國產糯米與國產水產品一起包成的粽子,首次在漁業署的漁產嘉年華(Go Fish!買魚去)平臺上架販售,有包進整顆貢寮鮑的「鮑粽」,也有蒲燒餡料的「鰻意粽」、「虱目魚肚粽」,還有來自臺東獨家海魚餡料的「黃鰭鮪魚粽」。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表示,即日起到6月30日止,全站消費滿3,000元可參加鍋具抽獎,獎品數量多達150個。

完美巧克力的條件 專家:重點在被咬碎的聲音

每個人都有喜歡或不喜歡的食物,除了受食物的味道影響以外,咀嚼食物時的聲音也會影響人們對食物的喜好程度,據外媒《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研究人員設計出一塊「完美」的巧克力,來讓用餐體驗更佳「完美」。

綠拿鐵取代早上咖啡 營養師:還可助消化

很多人早上起來都會喝一杯咖啡提神,營養師推薦更健康、還能幫助清腸胃的飲料:綠拿鐵。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輕鬆瘦營養師 朱瑞君」發文分享,介紹綠拿鐵配方還有該怎麼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