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產地價連月回跌,豬價回軟要等天涼

主計總處統計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1.95%,雖無通膨現象,但17項重要民生物價年增率高達3.01%,創下近2年半最大漲幅,雞蛋價格上漲12.32%,年增率已連2個月都在1成以上;不過,蛋雞經兩個月恢復生產,產地價6、7月明顯回跌。豬肉價格年增率6.64%,為6年5個月來的最大漲幅。

玉米筍是「玉米」還是「筍」? 農委會揭密

玉米筍和玉米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脆嫩鮮美的口感深受不少民眾喜愛,但你知道嗎?玉米筍和竹筍其實沒有任何關係!農委會解釋,以前在種植玉米時,為了讓養分更集中,會把多餘的幼穗摘除,而這些幼穗就成為我們常吃的玉米筍。

西南氣流豪雨不斷,短短4天農損統計破億元

受到西南氣流及低壓夾擊,臺灣已連下多天大雨,累積雨量驚人並帶來農業災情,農委會彙整各縣市查報資料,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1億1,365萬元,雲林縣是重災區,農損已超過4千萬元,臺南市農損超過2千萬元,落花生損失最嚴重,被害面積近千公頃,光是落花生一項作物損失金額超過2千萬元。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農委會,需啟動防範蔬果價格波動的處置機制,以穩定民生物價。

慶祝東奧羽球金牌IN啦,斗南鎮農會出紀念版越光米

我國羽球選手王齊麟、李洋「麟洋配」在東奧奪得男子雙打金牌,振奮國人,金牌戰決勝球以「鷹眼」系統判定界內的畫面,近來被各界發揮創意做成各式商品,從口罩、T恤、信用卡、毛巾,到安全帽、馬克杯、手提袋、襪子、地毯都有人做,雲林斗南鎮農會首開農產品先例,近日推出「臺灣金牌紀念款越光米」,限期販售至8日截止。

野生動物狂犬病7月監測結果出爐,黃喉貂確診應是個案

6月30日國內出現首例黃喉貂感染狂犬病,令人擔心感染狂犬病的野生動物族群是否會再加一類,所幸經過7月一整個月監測,沒有發現第2例,目前野生動物狂犬病疫情仍僅限於鼬獾及白鼻心,沒有擴大,且幸運的是,國內自102年爆發鼬獾狂犬病疫情至今,沒有發現在淺山等偏遠地區活動的流浪犬有遭到感染的情形。

什麼是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ASC)?

2010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IDH(荷蘭可持續貿易倡議)創建的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獨立性非盈利組織。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的目標是創建世界領先的負責任養殖水產品認證和水產品認證標籤。ASC的主要作用是管理負責任水產養殖的全球標準,這些標準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水產養殖對話制定。

採收時間更有彈性 文旦早收栽培提前半個月有好品質

文旦柚是中秋節應景水果,東部地區文旦通常在節氣白露前後採收,經過「辭水」(消水)後供應中秋消費需求,但若白露距離中秋太近,就會壓縮農民銷售時間。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文旦早收栽培技術」,可以讓文旦品質提早半個月達到品牌文旦標準,拉長採收期,方便農民視天氣、人力條件安排採收,降低銷售壓力。

盧碧颱風預測路徑沿臺灣海峽北上 牡蠣小心了

農漁畜產業艱難的一周!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還沒結束,氣象局今(4)日上午8時發布盧碧颱風形成的消息,預測路徑將沿臺灣海峽北上,七級暴風半徑60公里,農委會漁業署提醒西部沿海養殖漁業嚴加戒備,尤其是最怕強風來襲的海上蚵棚,嘉義縣養殖牡蠣受疫情影響延後收成,現在還有5成的牡蠣尚未採收,農業局呼籲漁民補強淺海牡蠣養殖設施。

盧碧颱風形成 農委會盤點防颱整備

中央氣象局發布訊息,原位於廣東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於今(4)日上午8時發展為盧碧颱風,並於下午2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目前向北北東轉北移動,其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海峽南部、預估將對外島澎湖、金門、馬祖及西半部海域帶來威脅。中南部8月初剛歷經豪大雨侵襲,為嚴防盧碧颱風及外圍環流可能帶來的大雨或豪雨,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於今日召集所屬機關緊急召開防颱視訊會議,要求同仁務必確實做好防、救災及整備工作並具體落實到第一線,對於蔬果及漁畜產品要確保充分供應,隨時關注量價變化,並視情形啟動倉儲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