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口食品調整高風險管制措施,姜至剛:遺傳致癌風險千萬分之一

2022-02-08

行政院今(8)日宣布日本食品進口新管制措施,針對日本食品輻射風險做出最新評估報告的臺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腎臟科醫師姜至剛表示,根據近三年日本食品輻射劑量監測資料,攝食日本食品可能增加國人游離輻射暴露量每年平均0.17%至0.28%毫西弗(mSv),換算致癌及遺傳效應風險不到千萬分之一,風險幾乎可忽略。

 

姜至剛指出,在日本輻射檢出產品中,福島五縣只涵蓋49.3%至61.1%,等於還有4、5成產品不在臺灣現行區域管制措施管制之中,只針對福島五縣食品進行管制已不符風險管理原則,以國人健康為依歸,未來針對進口產品風險程度進行高風險管制比較合理。

 

自311福島核災發生以來,我國禁止進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等5縣食品至今,行政院今日宣布福島五縣食品將開放進口,但包括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及日本本地限制流通產品未來仍禁止進口;福島五縣開放進口食品,以及宮城、岩手等縣菇類、水產品,靜岡縣的茶類,宮城、琦玉及東京都的乳製品及嬰幼兒食品,進口則須檢附輻射檢驗及產地雙證明。

 

姜至剛表示,我國目前針對福島五縣特定區域食品禁止進口無法有效避免輻射風險,臺大團隊2018年受衛福部食藥署委託前往福島五縣實地取樣,檢測銫134及銫137含量,雖然都符合食藥署公告標準,但包括乾香菇48件中有30件、茶葉茶粉23件中有3件、糙米52件中有4件仍有微量檢出,管制特定高風險產品應較為合理。

 

日本進口食品總重量占臺灣總進口食品的1.6%,姜至剛根據日本2018至2020年食品輻射監測資料估算,攝食日本食品增加國人輻射曝露量每人每年僅0.17%至0.28%毫西弗,還遠低於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建議每人每年曝露「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劑量不超過1毫西弗的建議值。姜至剛估算結果也與英國2021年12月評估曝露量0.16%毫西弗相近。

 

姜至剛指出,國人擔心攝取有輻射劑量食品可能增加罹癌或遺傳風險,但他將曝露劑量換算致癌、遺傳風險,每人每年不到千萬分之一,19至49歲育齡女性平均風險甚至只有9.8×10-8,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 EPA)癌症及遺傳效應風險等級,百萬分之一以下均為可忽略的風險。

 

姜至剛並說,日本10年來持續監測其國內食品輻射劑量,並將相關資料公諸於世,其檢驗結果也與各國針對日本食品所作檢驗結果一致,因此可排除日本隱晦或掩蓋資料的疑慮。

 

日本食品進口雙證 詹順貴:須釐清是由官方或民間組織出示

環保署前副署長、律師詹順貴表示,行政院今日說明應該可以讓比較多國民安心,但未來日本部分地區食品進口需檢附輻射檢驗及產地雙證明,相關證明是由日本官方出具或是民間協會、漁會等組織提供,還需進一步釐清,民間組織出具證明是由政府授權或只是自律性質,可能影響貿易爭議如何解決,未來若發生貿易爭議,臺、日雙方如何進行司法互助,也期待行政院盡快公開相關規劃。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指出,他期待國內進口管制政策能促進國際貿易,但日本做食品輻射檢測相關報告願意公布檢測數值,我國進行邊境輻射檢驗卻只願公布合格與否,無法給予國民具體數值資訊,如此措施可能讓國民因不知道而恐懼,反而對日本食品產生全面負面的觀感。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傳媒)

 

 

台灣鮮農 生鮮 農產品 農特產

  • 日本
  • 進口
  • 輻射
  • 福島食品
  • 福島輻射
  • 福島5縣
  • 福島核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