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域生態調查先期報告,馬公烏崁海域珊瑚覆蓋率高

2021-09-23

海洋保育署、臺灣大學海洋中心、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等研究團隊,合作執行的臺灣海域重要生態系及海洋保護區調查,在上半年的海上調查發現,以環境DNA方法檢測所知的海洋魚類物種數,以臺灣海峽包括北部樣站紀錄到230種最多,遠高於東部、南部及西南海域所有樣站總數的173種。

 

調查初步成果中,在澎湖海域潛水調查,發現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範圍內的珊瑚礁,以南鐵砧的底棲群聚及魚群最為繁盛,馬公本島海域則發現烏崁社區東南側站點有相當高的珊瑚覆蓋率,但部分調查點仍觀察到人為活動對環境破壞證據,相當令人惋惜。

研究團隊也針對海洋微塑膠及人造物進行調查,發現西部海域數量最多,其次為北部及東部;至於臺灣西部海域的海底垃圾調查則呈現出南、北兩個明顯的垃圾熱區。

海保署表示,研究團隊在潮境保護區收錄到大量的甲殼類動物聲音,以及豐富的珊瑚礁魚類合唱行為,且日夜周期模式在監測期間保持穩定,因調查期間為疫情3級警戒,較無明顯的人為噪音,後續可藉著此比對不同警戒期間的聲學特徵,了解人為活動對於生物出沒變化的影響。

這項調查於今年4月首航,在疫情影響船舶出航情況下,仍於9月前陸續完成兩趟環島的船舶調查,以及澎湖、臺灣東北角、東岸等地共50處的珊瑚礁區潛水生態調查,以及潮境保護區及觀新藻礁保護區的水下聲學生態監測。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青年日報)

  • 台灣海域
  • 生態調查
  • 澎湖
  • 馬公
  • 烏崁
  • 珊瑚
  • 覆蓋率
  • 台灣鮮農
  • 台灣鮮農小教室